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貿易戰是「帝國反擊戰」


  隨着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的全球貿易戰全面展開。這場貿易戰沒有硝煙,也不像金融風暴那樣剎那間令一個個國家或金融體系倒下。但是,絕對不能低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因為它將帶來深遠持久的經濟影響,大幅改變不同地方的分工及經濟佈局,甚至扭轉各經濟體的命運。
  從經濟理論看,特朗普對歐盟、日本、南韓、加拿大、中國發動貿易戰,對它們出口到美國的千億元計貨品徵收25%懲罰性關稅絕對弊多利少。因為不同經濟體有本身的比較優勢,大家各自生產有比較優勢的商品及服務,再通過貿易交換,整體得到的利益將會更大,可說是個多方共贏的安排。
  此所以減少貿易壁壘,降低關稅,促進自由貿易自二戰以來一直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即使不認真執行的國家也會以此為目標或口號,不會公然否定。現在,作為全球經濟龍頭的美國居然帶頭公開反對自由貿易原則,否定二戰以來由她牽頭建立的貿易體系及原則,人為重建貿易壁壘,妨礙各國盡用本身的比較優勢。結果不但全球貿易量會縮減,商品及服務價格也會因此而上升,變相削弱消費者購買力,令所有人包括美國消費者受害。

  然而,從政治經濟學及歷史來看,經濟霸主特別是面對新興強國挑戰的霸主用保護主義手段維護本身市場以至經濟優勢是慣用的招數,她們希望以此拖慢自己的衰退速度,遏制新興強國的冒起。一次大戰前後英國國力急劇衰退,為了保住自己的經濟、金融龍頭角色,為了確保大英帝國在貿易上的主導地位,她打造了一系列的保護主義政策與安排,包括甚麼英鎊區( Sterling Area)、「帝國優先貿易區」(Imperial Preference),以低關稅及帝國內部特殊貿易安排維繫大英帝國成員間的緊密貿易關係,排擠其他國家,達成「肥水不流別人田」的效果,抗衡新冒起的德國與美國。
  快速冒起的美國對英國的「帝國優先」政策深惡痛絕,二戰期間英國向美國求援時美國官員就強烈要求英國放棄有關政策打開門戶讓美國產品不受「歧視」進入英帝國成員國。
  特朗普決定跟全球打一場貿易戰,除了個人向來對美國貿易赤字問題十分關注外,他的經濟顧問中顯然也對其他國家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決定在美國仍有較強大的討價還價實力時改寫現有的貿易規則及秩序,加強美國產業及市場的保護,希望可以重建對全球經濟秩序的主導權,把後來者壓在後頭。
  在他們眼中,過去幾十年美國成為全球特別是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最主要出口市場,中國自加入世貿以來的飛躍發展並成為世界工廠,也得力於美國這個大買家。而近十年亞太區各國共同打造巨大供應鏈(即不同國家及地區生產不同零部件再組裝),這供應鍵製造的產品最終也是以美國作為出口目的地。
   現時亞太地區供應鏈區內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工業製造技術上大大提升,開始有能力挑戰美國的優勢。若果任由它進一步發展,美國在工業技術及創新上的優勢將進一步萎縮,甚至反過來變得倚賴亞太區供應鏈。為免出現這種被動情況,特朗普政府似乎有意動用作為全球主要買家的討價還價能力,重訂貿易規則與秩序,以此驅使供應鏈內部份工序回流美國本土,減少對別國的倚賴,同時拖慢亞太區供應鏈的進化。
  只有從這個邏輯出發,才能較有效解釋為何特朗普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不管經濟學界的批評,不怕得罪長期盟友也要一意孤行打貿易戰,而且步步升級,步步進逼。

  換言之,今次大範圍的貿易戰是場典型的「帝國反擊戰」,戰爭不會短時間內結束,對全球投資、產業分佈都將有重大影響,原來在區內的部分工序、投資將會撤走,以為將不斷擴大的市場則會收縮,過程中的震盪非常巨大,不可等閒視之。

亞洲第一支現代海軍側影


  較少介紹圖冊之類的書籍,以往說的大都是文山字海的理論分析或歷史解構書,今次換一下口味介紹「連合艦隊的黎明:明治、大正初期艦隊寫真」,讓大家多了解亞洲第一支現代海軍。

  十九世紀中葉西方炮艦接連逼開中國、日本兩個東亞主要國家的大門,兩國先後開始組建自己的現代艦隊,希望退可以自保、進可以在區內爭雄。日本是島國,海防是國防的關鍵,自然更着力籌建海軍自保並跟清朝爭一日之長短。
  這本書介紹的是日本海軍初創時期的200多艘軍艦,個別仍用桅帆及風作動力,大部分已進入蒸氣機推動。當中最珍貴的當然是有關戰艦的照片及戰艦的規格介紹。編者還別有心思的把該戰艦的小故事及戰史寫下。戰艦迷、軍事發燒友固然過足癮,一般讀者讀來也甚有趣味。

 
算是明治政府艦隊元祖的是鐵甲艦「東艦」號。「東艦」是源自東方的意思,她原來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邦聯政府委託法國船廠建造,其後德川幕府向美國提出購買該艦,未及完成交易幕府就倒台,明治政府在1869年完成合約。「東艦」號幾個月後付運到日本,剛好加入新政府艦隊開赴北海道「箱館」(現為函館),鎮壓負隅頑抗另建「蝦夷共和國」的幕府叛軍。
  最傳奇卻又最坎坷的要數在日俄「對馬海戰」中大出風頭的「三笠」(Mikasa)號。「三笠」這個名字取自古都奈良縣的三笠山,她由英國Vickers造船廠打造,1902年完工下水服役,1903年成為連合艦隊旗艦,日本海軍第一名將東鄉平八郎正是坐鎮此艦在對馬海峽迎擊東來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並大獲全勝。
  日俄海戰結束後,「三笠」回到九州佐世堡軍港,沒多久艦艙忽然發生彈藥爆炸意外,「三笠」因此而沉沒並造成339名官兵死亡。明治政府以「三笠」戰功赫赫,決定出巨資打撈及全面整修,兩年多後巨艦重新出港服役。直到1923年因關東大地震撞防波堤入水擱淺而退役。
  只是,退役不等於「三笠」的故事完結。1925年因應日本民眾的要求,「三笠」艦成為「日俄戰爭紀念艦」,永遠保存於橫須賀軍港,並以水泥封存,主炮則改為木製以免被列為在列軍艦。二次大戰日本戰敗,盟軍決定全面消㓕日本殘餘的軍艦,蘇聯以此為理由強烈要求美軍按此原則將封在水泥中的「三笠」解體,但負責的美軍將領Charles Willoughby拒絕,「三笠」總算保存下來。
  諷刺的是,「三笠」沒被拆毀卻被美軍司令部改造成娛樂場地,稱為「東鄉夜總會」,前半部是舞廳,後半部是水族館。幾年後美軍結束佔領,「東鄉夜總會」被廢置並很快變得鏽蝕不堪。直到非常敬重東鄉平八郎的美國海軍將領尼米茲牽頭呼籲拯救這艘歷史名艦,日本政府才開始積極修復。
  1958年與「三笠」同期服役的智利海軍戰艦「拉托雷上將」號退役,智利政府同意把戰艦解體後送予日本政府,終令「三笠」恢復原貌及重建天日。
  其他有趣的戰艦故事還有在甲午戰爭被俘擄的清戰艦「鎮遠」,它原來參加了後來的日俄對馬海戰,直到19114月才退役及在橫濱解體。此外書中還提到第一艘日本自製的主力艦(戰列艦)「薩摩」號,第一艘水上機母艦(現代航母原型)「若宮」號等。

  這些日本海軍草創時期的戰艦跟現代軍艦當然有不少分別,但它們可說是是巨艦大炮時代的代表,跟講究機動性、空海立體作戰的現代海軍不一樣。海戰史的百年演化,從這本寫真集中可看到端倪。

延伸閱讀:「連合艦隊的黎明:明治、大正初期艦艇寫真」,王佐榮編著,蒼璧出版有限公司,20184



2018年6月16日星期六

父親節的書與酒


不知是看漏了眼還是甚麼原因,龍應台推出的新書「天長地久」在香港的反應有點冷淡,推介的人不多,說的人(不管報上網上)也不多,幾乎像沒事兒一樣。
  不算是她的書迷,但龍應台在香港向來號召力非凡,出席講座或討論會都坐無虛席,成為城中熱話。事隔兩三年推出新作,沒理由反應如斯溫吞甚至冷淡,希望只是市場慢熱吧!
 「天長地久」是一本好書,也是一本好看的書。是那種拿起來就放不下的書,看完後有點不捨,希望多一、兩個篇章可以多看一會。以酒相比就像心愛的Bowmore 18 ,餘韻悠長。
  書說的是母親與子女的天長地久。龍應台一邊寫如何陪伴走在人生邊上的母親,一邊反思跟兩個兒子的相處;重心好像是身邊親人,但「請用文明說服我」的「我」仍躍然紙上。是龍應台的感想,自然不可能看不到她的身影。
  龍應台的文字好不必多說,她的感情傾注也淋灕盡致,教讀者深深感受到她對「美君」(母親)的愛、牽掛、不捨。做一下文抄公讓龍應台自己說話比用我的文字轉述好得多。
「不再是匆匆來,匆匆一瞥,匆匆走;不再是虛晃一招的『媽你好嗎』然後就坐到一旁低頭看手機;不再是一個月打一兩次淺淺的照面;真正兩腳著地,留在你身旁,我才認識93歲的你,失智的你……因為在你身旁,我可以用棉花擦拭你積了黏液的眼角,可以用可可脂按摩你佈滿黑斑的手臂,可以掀開你的內衣檢查為甚麼你一直抓痕,可以挑選適合的剪刀去修剪那灰石般的老人腳趾甲……
平實的表白心跡,卻出奇的打動我的心。想到的是過世五年的老爸。他在的時候我當酒徒沒多久,過時過節開始可以跟他喝上一點拔蘭地,讓他有一個不成材的「酒腳」。
  當時老爸的好友一個個離他而去,再不像以前那樣可呼朋引類豪飲拔蘭地,(幾個世叔伯連老爸喝完一支半拔蘭地是平常事),大多只能獨個兒自斟自飲,少了點興頭。若果時光倒流,早些成為可喝兩杯的酒徒,逢年過節就可以跟老爸摸摸酒杯底,讓他添一點酒興。

  剛買了支日本拔蘭地,老爸在的話父親節大可跟他暢飲一番,讓他這位資深酒徒品評日本拔蘭地跟他慣喝的法國干邑拔蘭地誰高誰低。他走了,日本拔蘭地只獨個兒喝了。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8年6月15日星期五

「特金會」美國賠了夫人又折兵

「特金會」美國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個年頭「峯會」(Summit)兩個字用得實在太濫了。所謂「峯會」顧名思義是設在在山之顛的聚會,只有極少數國家有資格參加。想當年美國總統列根與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冰島舉行峯會,差點就核裁軍達成全面協議,全球在那幾天屏息靜氣等候結果。七二年尼克遜訪華與毛澤東的峯會開啟中美蘇大三角格局,同樣意義非凡。
  借用金庸小說的說法,「峯會」猶如「華山論劍」,只有東邪西毒等幾個高手有資格參加,二、三流角色根本連上山的資格也沒有。好了,北韓無論左看右看都不過是個四、五流的窮國,對世局影響有限,跟美國這超級強國的距離更是十萬九千里。今次特朗普跟金正恩在新加坡會面居然煞有介事說成是甚麼峯會,彷彿可以跟當年的美蘇峯會,中美峯會相提並論,情況就如讓「江南七怪」參與華山論劍一樣,實在教人有點哭笑不得,深感「峯會」大貶值。
  不過,從這個角度看就能明白北韓大獨裁者金正恩從一開始已篤定是今次「特金會」大贏家。三流小國領袖可以跟唯一超級強國總統平起平坐,指點世界,成就了祖父、父親未圓的夢,還可以在國人面前大大的露臉,怎不是未開「峯會」已勝了一仗。
  再看峯會後的聯合聲明及雙方公佈的消息,更反映金家王朝第三代贏到開巷。根據特朗普跟金正恩簽的聯合聲明,金正恩唯一承諾的是決心朝無核化目標邁進,當中既沒有時間表,也沒有路線圖,更沒有核實無核化進程的方法,情況跟空口講白話分別不大。可特朗普居然收貨,還同意保障北韓政權的安全,不尋求regime change。對一意維持金家獨裁統治的金正恩來說,這怎不是最大喜訊。

  更令人包括美國軍方及南韓政府意外的是特朗普建議取消美韓定期軍事演習,指有關演習沒有必要及太具挑釁性,並且所費不菲。只是,美韓每年定期演習不僅有威攝北韓的作用,也是確保美韓兩軍備戰(包括聯合指揮部操作)應付北韓軍事突襲的關鍵。取消演習意味美韓兩軍實際合作機會大大減少,只能各自訓練。一旦遇上北韓進襲,隨時出亂子甚至可能誤傷友軍,也將削弱駐韓美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嚴重的事。

  相反對北韓來說,少了定期美韓軍事演習意味不用擔心美韓來個突襲或「斬首行動」,軍事壓力大大降低。軍事上可說佔盡便宜。
  政治上北韓其實一直要求美韓取消軍事演習及其他軍事挑釁,以作為北韓政府談判無核化的前提,但過往歷屆美國政府因北韓沒有其他具體讓步從不答允。現在,特朗普在沒有得到任何實質保證又沒有國際監察「無核化」進程下先行同意停止演習,等同向北韓作無條件讓步,自綁手腳,金正恩聽到這樣的保證怎能不心自暗喜。
  特朗普最振振有辭的解釋是他跟金正恩有良好的對話,建立了特殊的個人關係,他相信金正恩會遵守承諾。特朗普當然可以對金正恩個人投信心的一票,但個人有信心是一回事,把國家大政以至區域安危寄託在他一個人對金正恩的信任實在太危險太不負責任。何況金正恩及北韓政權從來反口覆舌,過去二十多年北韓在核問題包括六方會談上已一再欺騙國際社會,借以獲取了大量外來援助。今次再重施故技的機會仍然甚大,特朗普以為他會尊守承諾隨時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金正恩拿到各種好處外,中國政府其實也是贏家。美國停止或減少跟韓國的軍事演習,北韓固然直接受惠,中國東北以至華北面對的軍事壓力也會減低。最重要的是,美國一意減輕對北韓軍事壓力,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的需要大減。事實上南韓總統文在寅向來對系統有保留,「特金會」後只怕他更振振有辭放棄、停用有關系統,以改善與中國關係。對視薩德系統為心腹大患的北京而言,這怎不是意外收穫?
  至於輸家則是日本這個美國忠心盟友。「特金會」前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特地飛到美國與特朗普會面,要求他一定要提出北韓劫持日本人的問題。可特朗普顯然沒有放在心上,美朝聯合聲明對此隻字不提,會後記者會也沒有片言隻語,安倍的努力顯然沒有任何回報,只能盡顯局外人的尷尬。再加上特朗普盤算未來經援北韓主要落在日本、南韓肩頭上,美國不會上身。換言之,日本自身的要求被擱置一旁,沒份參與及討論的問題如北韓經改則隨時要「會鈔」,日本怎能不是輸家!

  早在「峯會」舉行前已預計今次「特金會」難有甚麼實質進展,想不到會後成果比預計少得多,連會前喧傳甚盛的宣佈韓戰結束也未能成事,雙方軍事對峙狀態沒有多少改變,無核化更需要日後多番詳細商談才知能否成事。跟當年六方會談相比,特朗普大鑼大鼓的「峯會」得着更少,更沒有實質內容。若今次是商業談判,特朗普可說是簽了賠本協議。

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今夜更要高喊「結束一黨專政」!


  二十九年前的晚上,我們耳邊響起各種暴力的聲音,有坦克車履帶在長安大街滾動的聲音,有子彈穿破學生、市民皮肉的爆裂聲,有衝鋒槍震耳欲聾的響聲,有民主女神像被推倒壓毀隆然巨響,還有槍炮暴力火力下學生平民無助的呼號聲。今夜的長安大街不再有坦克車滾動的聲音,也沒有大批軍隊邊開槍殺人邊進城的景像,長安大街、北京城已變了樣子,當年在木墀地、長安大街倒下的年輕人若回來也許不太認得眼前的光景。
  然而,暴力的聲音沉靜了,29年那一夜的暴力沒有過去,暴力的本質也沒有改變。任何膽敢堅持八九民運旗幟的人都立時成為暴力專政的對像,任何被視為八九民運象徵的人、物、事、語言都在暴力下被掩藏,被滅聲,天安門母親仍不能公開悼念祭祀孩子與丈夫,想為六四討回公道的維權律師、知識分子被旅遊、被軟禁。沒變的還有劉曉波、劉霞夫婦的坎坷。
  劉霞近十多年來一直活在當權者的野蠻與暴力下,不能自由活動,不能跟外界朋友自由通訊,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她的「罪名」或「錯誤」就是愛上劉曉波這位29年前努力制止當權者屠殺學生、平民的作家,並陪伴劉曉波繼續堅持民主、自由、憲政之路。在這樣的「罪名」下,劉霞被逼與丈夫分離,被長期軟禁。前幾天她罕有的可以跟外邊的朋友說了一陣子話,當中幾句話聽得教人心碎:「憲法上應該再寫一條,愛劉曉波就是重罪,就是無期徒刑。」「他們要讓我在這兒,把曉波的刑期繼續服完。」

  劉曉波為堅持29年前的理想不但長期坐苦牢,還因此染上絕症,賠上生命。可鎮壓的暴力並沒有因他的肉身灰飛煙滅而過去,而是把矛頭繼續指向愛他的人,指向劉霞,對她來個長期精神虐待,隨時可能把她逼瘋。這樣無情、殘酷的暴力,我們怎能裝作看不見,怎能默不作聲;我們怎能不高舉手上的燭光為劉霞抱不平,以慰劉曉波先生在天之靈。
  何況製造、維持這種暴力的體制過去29年來沒有任何改變,沒有任何退讓。相反,藉着各種高新科技,北京當權者把魔掌伸進民眾生活的不同領域,從政治、經濟、社會、日常生活全方位加強控制。當權者還藉着經濟改革帶來的巨大財富,大肆擴張維穩專權力量,有武裝到了牙齒的軍隊,有濫權濫用暴力的公安、城管,有無法無天越境拉人的強力部門,有24小時監控網絡、手機通訊及訊息的網絡警察,總之,控制不斷加強,自由空間越來越萎縮,中國社會跟29年前學生市民爭取的民主、自由理想相距越來越遠。我們對這樣的倒退、對這樣不斷滋長暴力的專權體制怎能不發一言,怎能不以響亮的聲音說不呢?
  此外,中共的墮落毫無底線,他們心甘情願修改憲章、憲法為習帝復辟鋪路,為恢復個人崇拜鳴鑼響道,為開歷史倒車而歡呼。按這樣的道路走下去,八九民運的目標、願景越來越遙遠,民眾言論、思想的空間越來越窄,文革的幽靈則如殭屍復生,隨時再降臨在這片土地,傷害萬千生靈。
顯而易見,北京當權者及習近平都在把中國民眾推上一條暗藏重大危機的崛頭路,拖進一條逆歷史潮流的歪路。我們必需以最清楚響亮的聲音反對這樣的路線,反對這樣的倒退,堅持民主、自由、人權才是正路,堅持「結束一黨專政」才是出路。
  同樣重要的是,北京當權者及他的爪牙正把專權的利爪伸進香港,要透過所謂憲法收窄港人言論、思想的自由,想以制度暴力逼我們接受中共的一黨專政,不能質疑,不能挑戰。若果我們不踴躍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捍衛自由的空間,明年「結束一黨專政」就可能變成禁忌,明年維園就可能不再能成為燭光集會的場地,到時候想集體、公開反對、蔑視中共的專政將變得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