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

回看李光耀的"fireside chats"


  上回到新加坡訪問王賡武教授時來去匆匆,沒有太多時間蹓躂這個城邦,倒是在新加坡國立歷史博物館逛了一圈,在附設的小書店中找到一本有趣的書:"The Battle for Merger"。書其實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電台廣播演說稿結集,除了文字外還有當年的原聲演說CD,聽起來頗有點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爐邊漫話(fireside chats) 的味道。

  這些電台演說是1961年李光耀及人民行動黨全力推動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宣傳戰重要材料。那時新加坡仍是英國殖民地,新加坡內部對獨立及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意見不一,由李光耀領導的自治政府決定以公投作決定,李光耀等支持加入馬來西亞及脫離英國統治,他的部份前黨友、同志特別是跟馬共有聯繫的工會代表則反對;他們認為脫離英國便失去反殖這面旗幟的保護,難以爭取對馬來西亞心存疑慮的新加坡華人的支持,不但無法壯大實力,更可能逐步被陰乾。

  在十二篇演說中,李光耀其中一個重點是反共。他花了很多篇幅、時間闡述部份工會領袖其實不是工會代表,而是共產黨幹部,他們披着工會代表爭取權益的外衣作掩護,實際上是在搞分化,希望爭取對馬來人有疑慮的華人民眾支持,令新加坡向左走甚至成為共產陣營在馬來半島、東南亞的立足點及跳板,令區域分化動盪。

  李光耀及人民行動黨是為了清黨及清除異己,還是真的面對共產勢力滲透威脅大概還得更仔細的歷史研究才能判定,但對志切爭取加入馬來西亞的李光耀而言,挾華人支持的左翼工會領袖是最大威脅,他花大量精力針對他們的訴求作宣傳戰實在不奇怪。

  李光耀版 "fireside chat"的另一個重要課題是種族,是佔新加坡七成半人口的華人身份、國籍及國家認同問題。馬來西亞(或當時的馬來亞聯邦)是以馬來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的加入一方面會大大影響整個馬來西亞聯邦的人口比例,令華人數目跟馬來人變得非常接近,不少馬來人及馬來人政黨對此都忐忑不安。另一方面,馬來西亞政府的一些馬來人優先政策如公務員要以馬來人佔多數的做法也令新加坡民眾有憂慮,擔心自己變成二等公民,不但影響不了政府施政路線,連原有的一些保障例如較完善的勞工保障、公平的市場秩序等也會失去。由於華人選民在公投中佔多數,他們的顧慮成為公投勝負的關鍵,李光耀自然要花大量唇舌表明未來的中央政府只負責國防、外交及國家安全,其他內部事務如教育、勞工則由新加坡人自己決定。

  書還收錄了當時其他重要文件及政治人物的演說,包括跟李光耀達成共識同意新加坡可以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大馬總理東姑鴨都拉曼。東姑為了助李光耀一臂之力,在馬來亞國會發表演說,表明歡迎新加坡加入聯邦政府外又強調新加坡人現時享有的一切權利如自由選擇職業、接受華語教育、商業活動、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等都不會有任何損傷。不過,東姑在演說中也說得很清楚,馬來亞或馬來西亞永遠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加入聯邦的人要接受這個事實,不能冀望改變這個屬性,並得尊重這個國家的三個支柱:馬來王室 (Sultan),馬來語、伊斯蘭教。接受這個前提,新加坡才能成為聯邦一份子,才不會甩出去。

  後來李光耀及人民行動黨努力在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擴大影響力,東姑及馬來人政團認為他威脅着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到1965年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終於把新加坡踢出聯邦,殺李光耀一個措手不及,而這些演說則成了新加坡建國的部分「前傳」。


  近期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政局不約而同都有變動。新加坡昨天舉行李光耀過世後第一次大選,馬來西亞上月底則出現了反對總理吉布的大規模「佔領」集會。大馬的反對派集會雖主要由貪腐問題引起,但參與者以華人為主,而貪腐的根源也源於對馬來人的特殊保護政策。至於新加坡大選,族群如何共處,公民跟移民如何融合也是主調。顯見五十年過去,種族、族群如何相融共處仍是星、馬地區的重要課題,必需回應正視,就像當年的李光耀、東姑一樣。


(原刋信報 EJ Global plus 版)


延伸閱讀:"The Battle for Merger", Lee Kuan Yew, Strait Times Press, 2014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