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星期日

失色小店


  朋友說,常光顧的那家日本居酒屋跌watt了,往後可能不再光顧。
  那是一家由日本人老闆經營的小店,食物種類多,很地道,價錢不算貴,很有一種日本居酒屋輕鬆cosy的感覺,自己間中也會幫忙問朋友是不是食物質素下降或是物非所值,朋友說倒不是食物有問題,是氣氛不對,少了那份日式店的cosy感,反倒像回到大陸的食店那樣。
  原來最近朋友再到居酒屋光顧時,發現招呼客人的應從一出旅港的日本女士換成滿咀普通話的女士,舉止、聲調粗魯得多,送食物、清理枱面時總是橫衝直撞一般,好幾回幾乎打翻東西弄髒枱面。不過,最令朋友不是味兒的是這些女不知何故堅持以「普通話」奉客,不管落單,加單,追問點的菜何時送來;不管朋友用英語還是廣東話跟她們說話,她們一概以普通話回應,彷彿本地客人一定聽得懂那樣。
  朋友說,不是歧視普通話,若果是內地遊客問路,跟她們說普通話當然沒問題。但這些人是在香港工作,招呼的主要是本地客人,服務的時候實在沒理由不用客人最舒服、最易用的廣東話,反而要客人說普通話遷就。「她們到日本或美國的餐廳工作也不會用普通話招呼客人吧?」
  就是這樣,原來有點Cute,有點日本風味的居酒屋變了樣,失了味,連食物也好像變得普通了。想着朋友的話,覺得跟香港近幾年的處境有點相像,難怪越來越多人覺得香港本身也少了點過去的flair

2015年8月28日星期五

抗日的五星旗


 不管中共過去幾十年取得甚麼成績,甚麼進步,可在對待歷史、對待真相方面卻連一點進步都沒有,幾十年來都在粗暴操弄、遮掩、篡改歷史以為自己、為領導人服務。

  自己的黨史就常改得面目全非。昨天是親密戰友、副統帥,明天就變成叛徒、內奸、工賊、陰謀家,總之十惡不赦。為了把這些人從黨史、歷史上消失,篡改檔案、文件毫不猶豫,改圖、改相更是慣技。當年林彪常陪伴毛澤東身邊檢視紅衞兵。後來的人民畫報在處理有關照片時就拚命把林彪「走」,好讓「歷史」回復完美。

  

  今次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情況更是荒唐,官方邀功強行把對日抗戰說成是自己的功勞大搞閲已是不該。下邊搞文宣拍馬屁的更層層鹽加醋,以至出現一齣又一齣「抗日神劇」,有八路軍戰士徒手撕開日軍,有遊擊隊以手榴彈上天擊毀日軍戰機...。到近期連涉及國際重要事件及領導人的史料也膽敢篡改,在二戰重要的開羅會議中居然把躲在延安的毛澤東弄成主角,有份出席巨頭會議的蔣介石反而靠邊站。操弄歷史顛倒黑白至此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最令人擔心的是這種亂搞歷史的歪風似乎吹到香港。TVB大台堂堂抗戰新聞特輯居然在國民政府台兒莊大捷等重要決戰的graphic標上四九年後才出現的「五星旗」,取代民國的「青天白日旗」。這是無心之失還是慣了逢迎以至麻痺大意連歷史真相都不顧,實在天曉得。

2015年8月25日星期二

追電車



好久沒有做這樣「瘋狂」的事了。說是「瘋狂」其實不算甚麼,不過是清晨五時「追電車」而已。

「追電車」不是開車追還是玩甚麼語言偽術,而是literally跑着步追趕電車。做這樣的怪事多得兩位仁兄,其一是那位建議取消電車線的那位規劃師,其二是跑友「阿陽」。

  自從聽到那位前規劃師的荒誕建議後,相熟的朋友反應極大,跑友「阿陽」為了否定電車慢又無效率的「膠論」,上星期五在Facebook動了一個名為Man v.s Tram的賽事,邀約跑友追趕電車,設定是星期天第一班從堅尼地城(絕不是堅離地)總站到跑馬地總站,看看人跟電車誰快誰慢,看看電車要花多少時間走完這段8.6公里的路。

  為了這趟追電車的盛事,四時就起牀上路,到達堅尼地城天還未亮,可已有十幾位跑友齊集。到編號001的電車到站上客大家都情緒高脹,躍躍欲試。叮聲響起,五點鐘的電車開動,跑友歡呼一聲立時跟上,我也隨大隊起步。

大伙都盡力跟上001號電車,可除了帶頭幾位超班跑友外,大部份人只能在電車後食塵,勉強看着電車的尾燈追趕(雖然沒有AE86那樣閃亮)。還好,清晨五時已有不少人活動,電車幾乎站站停,起初勉強未被甩掉。但過了中銀總行已完全食塵,連尾燈也看不到,直到跑馬地總站才重遇001電車。

  其實,追趕電車不是真的想證明人快還是電車快,而是想以行動電車,說明大家都捨不得這個城市的標誌。

希望十年後、五十年後「追電車」這個「遊戲」還可以繼續玩下去。

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

朝鮮半島將重新洗牌


  單看前幾天南北韓雙方擺出的態勢似乎朝鮮半島軍事衝突一觸即發。北韓方面又是浦洞導彈又是飛毛腿導彈,還加上四十八小時最後通諜。南韓同樣擺出不惜一戰的決心,總統朴槿惠罕有的穿上軍裝到邊境軍區巡視,美、韓戰機又定期升空巡邏以防不測。只要任何一方沉不住氣而來一次探底式的軍事冒險,雙方的確有可能操控走火,即使不致來個全面戰爭也至少會互換炮火

不過,到最後關頭,北韓金正恩政權忽然提出在板門店跟南韓直接會談,雙方高層代表上星期六更從下午談到深夜,並在昨天續會。暫時雖還沒有達成甚麼協議,但這種最後一刻和談的做法說明金正恩雖然行事作風有點難以捉摸,但他並不是個瘋子,知道戰爭的後果只會令他的政權土崩瓦解,他擺出不惜一戰的模樣只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希望對內對外都會佔到一些好處。

  更值得關注的是,今次最後關頭談判出現些罕有的發展。其一是北韓官方不再稱南韓政府為「傀儡政權」或「南朝鮮傀儡」,而是稱她為「大韓民國」,也就是她的正式國號。這樣的稱呼不能算消除了敵意,但至少承認了南韓的客觀存在,不再把她視為、稱為美國的附庸。若果往後北韓保持這樣的態度,不再稱南韓為傀儡政權,承認她的地位,那南北韓便有條件走「東、西德」的模式,開始走和平共存的道路。到時候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冷戰的痕跡,但軍事對峙的情況至少可緩,雙方在國際合作的空間也會大增。

 另一個重要改變是談判由兩韓政府直接進行,沒有涉及其他國家,沒有甚麼中間人居中斡旋,不管是中國、美國都成為局外人,這在近代朝鮮半島問題來說是罕見的事。

  自從二戰以後,朝鮮半島從來是國際勢力角逐的戰場。日本敗退後接手的是美國,她一手扶植了李承喚政權及扶起大韓民國。另一邊廂,受蘇聯及中共支持的金日成則在北邊建立根據地並在五零年發動全面進攻,引發歷時三年的韓戰。自此以後,朝鮮半島一直是東西方陣營在亞洲對峙的前沿陣地。到後來蘇聯集團瓦解,中國成了北韓的後台及重要支持;而美國則繼續成為南韓的保護人,即使後來處理北韓核武問題也不是兩韓之間的事,甚至不單涉及中美,連俄羅斯及日本也有份參與,成為六方會談。這些事例及歷史可見,朝鮮半島雖然名義上存在兩個主權國家,實質上外力介入極深,任何重要問題都不能由韓國人自行解決,都必需有外國勢力的參與。

  這一回南北韓劍拔弩張的情況下忽然來個直接談判,連美國代表也不包括在內(美韓是正式軍事同盟),這樣的安排實在出人意表,也打破了過往必然有外力介入的格局。若果今次能由兩韓談判取得突破,緩緊張局勢,並且發展成為慣常的互動模式,那朝鮮半島局勢將出現巨大變動。因為一旦兩韓能直接對話化解危機,南韓對美國的倚賴將大大減低,而北韓也可以借南韓作為對外窗口,不必事事經過北京。換言之,兩韓在國際關係上的自主性將大增,南韓可以放心跟中國發展較密切關係,在中、美之間採取較中立的路線,不必跟日、美綑綁在一起,北韓則可以改善跟美、日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亞以至亞太區將重新洗牌,局勢大變。

  今次南北韓能在無路中找到出路,未來朝鮮半島的局勢將陸續出現想像不到的變化。

2015年8月23日星期日

連「牆」都融化了的糖果


  是幾年前在參加第一屆神戶馬拉松的時候。沒想到十一月的神戶陽光還那樣猛烈,出奇的炙熱吞食着精力,消磨着意志。不過二十多公里已開始「撞牆」,想讓雙腳停下來。忽然,大喊「頑張」的人潮中有女士遞出滿碟的菓汁糖,五彩繽紛,搶眼得很。忙不迭走前拿起一粒檸檬糖放進口裏,乾涸的唇舌忽然有甘霖滋潤那樣舒泰,因疲乏而閉鎖了的感覺都活起來。原來擋在前面的「牆」給融化了,剩下滿咀滿心快意。


原刋:https://www.theessentials.com.hk/tc/sweetmoment/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金融風暴正捲土重來


人民幣忽然貶值到現在已超過一星期,人民幣滙率近幾天保持相對穩定,大概在1美元兌6.4人民幣的水平徘徊,即大概貶值4-5%左右,暫時好像看不到進一步下跌的勢頭。部份市場人士因此認為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已基本浮現,對亞太區貨幣的影響也不會進一步擴大,所以再發生像9798亞洲金融風暴的機會不大。

  這樣的分析充滿好意,希望可以穩定人心。只是,金融危機往往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是良好願望可以抵擋。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初期,大部份分析都認為情況可控,泰國貶值不過是泰國的問題,而泰國經濟在區內不算舉足輕重,只要IMF及其他國家出手協助,情況很快會穩定下來,不會來個「火燒連環船」。實情卻是,區內經濟唇齒相連,從國際社會及投資者來看屬於同一風險組別,一國出問題,其他國家也不能置身事外。結果,泰銖大幅貶值連帶衝擊亞洲其他經濟體,演變成沒完沒了的貨幣及經濟危機。

  首先得明白,金融危機或所謂貨幣戰爭基本上都是由資金大進大出引發。資金流量越大,流動方向轉變越急速,危機便越有可能爆發。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正是因為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資金大舉撤出新興市場及回流美國啟動;到泰銖貶值後,即使本土資金也兌換成美金調走到美國、歐盟等資金避難所,令亞洲貨幣潰不成軍。

  2015年的亞洲同樣面對資金大舉外流的情況。根據研究機構資料,從2014年秋天開始,資金已開始流出亞洲新興市場,到七月底為止流出的金額已接近一萬億美元。亞洲多國貨幣如馬來西亞Ringgit,印尼盾及泰銖已因此創下17年即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低位;其他如韓、菲律賓披索等同樣弱勢畢,連向來強勢的新加坡元也持續下跌。

  更不幸的是,這種走資的情況並沒有停止的跡像,反而有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大的跡像。最近人民幣貶值不但不會穩住亞太區的走資情況,反而極可能加劇危機。對外國投資者及基金而言,中國是區內的經濟龍頭,也是區內最大出口國,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都跟中國經濟有密切聯繫。現在作為最大出口國的中國把人民幣貶值,其他亞洲國家不可能不跟隨,甚至要比人民幣貶得更多以保住競爭力。在競相貶值下,外國投資者自然不肯再購買新興市場的資產,並且加速變賣相關資產以減少損失,令這些國家貨幣陷入不斷貶值不斷走資的惡性循環。

  而且像97、98金融風暴那樣,走資的不單是外國投資者。本國巨企、公司以至一般民眾為了減少損失,為了避免貶值帶來的震盪,同樣加入沽貨行列。在內外齊齊走資夾擊下,亞洲各國貨幣肯定加速下跌,催生更大危機。

  除了資金流向大變以外,亞洲多國的內部政治形勢不穩也令危機加劇。泰國軍政府雖然平定了紅衫軍、黃衫軍內閧,但始終無法建立大眾認可的政治秩序,反而開始變成各界反對的矛頭。前兩天曼谷四面佛發生大爆炸是紅衫軍或其他反軍政府人士所為仍是未知之數,但襲擊肯定重創泰國旅遊業,打擊疲弱的經濟,進一步削弱軍政府的合法性。馬來西亞方面也好不了多少,總理納吉布因涉及貪污醜聞備受壓力,他因此已不惜向法官及傳媒施壓;若再加上貨幣大貶值及金融危機,這個國家會否像98的印尼那樣出現政經綜合危機實在未可料

  看到這些驚人的相似之處就不難明白,今次人民幣貶值刮起的風暴才剛開始,好戲還在後頭。

2015年8月19日星期三

我愛電車


  聽到有人建議取消中環的電車路段以解決塞車問題嚇得幾乎從椅子跌下來,覺得不可思議。中環塞車根本是個解決不了的問題,繁忙時間各種車輛從私家車到巴士到貨車到的士到小巴都拚都擠到中環那幾條最繁忙的街道,即使把它們變成十線大道也容納不了,還是會出現頸,取消區區德輔道中那一條電車路根本幫不了,拿這個理由來取消中環的電車路線實在既無厘頭又腦。

  若真的想令中鬧市暢通一些,搞個像倫敦市中心的電子道路收費系統,把收費定在比倫敦更高的水平(例如$100 進出一次)肯定有效得多。再大膽一些的話,把中環核心區的幾條街變成步行街,只有電車及其他 people mover 在區內循環載客。到時候車根本不能進來,更不要說塞車了!

  不是電車常客,但覺得它為港島市區街景平添特色以外又為居民、過路人的生活平添趣味。還記得由湯唯、張學友主演的電影「月滿軒詩」,電車不斷在畫面中穿梭,叮響着,比汽車的engine聲或嗽叭聲悅耳得多,心境反而平靜些,難怪張學友在電影中說一邊聽着一邊在夢鄉遊走,睡得舒服。而且,只要聽到電車的叮響聲就知道身在港島鬧市,是九龍、新界都沒有的東西。

  退一步看除了氣氛、城市感外,電車其實非常方便有用,特別對長者及從灣仔到中環或金鐘到上環的短途乘客來說,在街邊站頭跳上電車就能直奔目的地,不用在地鐵走上走落,不必為找對的出口煩惱,時間節省不少,還添了份悠閒。

  建議取消電車線的人腦袋是不是有甚麼問題。

2015年8月18日星期二

安倍二戰70周年講話玄機


  安倍晉三的二戰70周年演說機關算盡,道歉的話說了不少,但歉意卻沒多少,更沒有來甚麼個人道歉,美國傳媒如紐約時報也禁不住指他stop short of personal apology。那就是連美國人都看得出,安倍只是像鸚鵡學舌那樣把村山富市的「歉意」、「悔咎」說出來,他個人可沒有甚麼道歉的意思。不過,對鄰國特別是中國來說,安倍雖然話中有話,但至少不敢放棄當年的關鍵詞,又着意提到中國人受了苦難及慷慨接受戰後的日本,中國政府即使想發作也找不到着力點。看來安倍在70周年演說這道難題算是過關,年內再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高峯會該不是問題。

  對安倍的演說,最在意的倒不是道歉、悔咎、傷痛之類的字詞,而是安倍在開首幾段回顧了西方列強近代對亞洲的侵略及殖民如何促成了日本的醒覺,如何令它決心現代化。他更特別提到1904-05年的「日俄戰爭」,說日本的勝利鼓舞了大量亞洲、非洲被西方列強殖民的人民。這個說法不是安倍發明的,靖國神社旁邊「遊鷲館」的日本歷史展覽說到日本近現代史時就有類似的說法。這也是三十年代日本組建大東亞共榮圈,要成為亞洲領頭羊帶領亞洲各國民眾驅逐西方殖民勢力的基礎。

  還記得第一次到「遊鷲館」參觀時看到館方對「日俄戰爭」(日露戰爭)的重視有點愕然,覺得不太了解。對於中國人來說,日俄戰爭不過是對中國的另一次羞辱,雙方不但在中國的土地交鋒,爭的也是在中國的經濟及政治利益。

  可這個歷史展覽除了詳細介紹日軍如何打敗船隻火力、噸位佔優的俄羅斯艦隊外,還說到一些亞洲反抗領袖的認同,他們中不少人就因此選擇到日本留學取經。顯而易見,主辦者覺得這場戰爭意義非凡,不但反映日本人站起來,也反映西方列強並非先天優越,亞洲人也有能力把他們打敗。「遊鷲館」反映的本來就是日本右翼陣營史觀,把「日俄戰爭」大書特書並不奇怪。安倍晉三在二戰七十周年演說中居然把這段百多年前的歷史端出來,放在顯要位置,他想日本再次站起來,再次在亞洲以至世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心思實在清楚不過。

  再細看安倍演說的最後幾段,更清楚看到他真正想說的不是sorry或remorse。他真正想說的是二戰結束已七十周年,日本不再是當年的日本,日本有意願、有能力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更積極的角色,包括維護婦女、弱勢者權益,包括保護人權法治,包括保障海洋安全及開放,包括保持國際秩序及規範。這些可不是甚麼回顧歷史教訓的說話,而是展現決心的說話。

  再配合安倍提到「日俄戰爭」歷史,可以看到他的政府並非像不少分析認為那樣只想跟在美國後頭走或老實的當美國的助手。相反,安倍想的是令日本再扮演亞洲領頭羊的角色,團結亞洲同聲同氣的國家自尋出路,不會只在美國陰影下活動。這樣的思路跟他的積極外交政策相當配合,難怪他一三年上任以來走訪亞太區大部份國家,比過去幾任首相加起來還要多。

企圖心跟做不做得到是兩回事,今天的亞洲跟日俄戰爭時的亞洲也不一樣,至少日本已失去在亞洲獨大的位置,中、韓跟她就處於競爭的關係。但不管如何,安倍演說的真正用意不是道歉、悔咎,而是想振奮日本人心,為日本重新站起來擺脫二戰後的鳥籠吹響號角。

2015年8月16日星期日

殉職

 天津港口大爆炸現場的照片只能以四個字來形容:「不忍卒睹」。不管是從地面拍到的照片還是用最新航拍技術拍到的影像都讓人看的心中發毛,它們展示的是一個戰火遺跡,就像七十年前戰火洗禮後的廣島、長崎、東京…。可那兒是2015年的天津,是發展蓬勃人來人往的中國重要港口城市,是首都北京的門戶,它變成一個類似War zone的地方實在難以想像。

  更令人不安的是想到那些第一時間被派到災場滅火救災的年輕消防員。他們很多都是90後出生的年輕人,有的才不過1920歲,根本沒有多少撲滅火災的經驗,更不要說是涉及大量不知毒性、不知易燃性有多高的危險品。當他們第一時間入火場用常規方式想控制火勢時,引來的是更大、殺傷力更可怕的爆炸,是足以跟恐襲甚至戰爭相比的大爆炸(那幀磨菇雲照片實在震撼)。

  就是這樣,個個年輕消防員殉職,有的仍然失踪,是不是在突如其來的大爆炸中「人間蒸發」誰也說不準,只知道這些比我兒子年紀還要小的年輕消防員就此一去不歸。

  消防員都得面對難以逆料的處境,911架飛機撞進世貿雙子塔後,到場救援的消防員也沒想到整座大樓會塌下變成廢墟,因此而被埋殉職的消防員、警察也有不少。但 911大家還可以怪恐怖份子濫殺無辜,今次天津港大爆炸的元凶是誰,該怪罪誰卻還是不清不楚,甚至可能永遠也不知道!

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亞洲金融風暴由人民幣貶值開始?


   人民幣突然貶值讓我想到十八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想到風暴初起時大部份人都不當一回事,還想到後來亞洲各國如何像骨牌那樣個個倒下。

  事發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當時正值香港回歸後第二天,世界焦點還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被共產主義中國收回後有何變動,自由、穩定及繁榮能否保持。那一天,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離港的 HMY Britannia 還在前往菲律賓途中。就在這一天,泰國央行在多番沽美元撐泰銖無效後決定撤手不管,任由泰銖貶值,讓市場決定它的真正價值。

  原先不少市場人士估計泰銖再跌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就能穩定下來,讓泰國政府收拾殘局及重建本國競爭力。誰知央行放手泰銖就直線插水,即使連番加息也阻止不了跌勢,幾個月間,美元兌泰銖大跌五成以上,令大量泰國企業破產,經濟大蕭條。

  更可怕的是,泰國只是危機的第一章,往下來馬來西亞、印尼、南韓先後中招,她們的貨幣一一貶值,馬來西亞還被迫實施資本管制以免崩盤。印尼「災情」更是嚴重,貨幣大幅貶值七成,數以萬計企業倒閉,執政超過三十年的強人總統蘇哈圖也因此而下台。印尼經濟此後五、六年一直沒有起色,直到零五年以後才總算恢復到風暴前的穩定狀態。

 說了這一大段歷史不是說今次人民幣貶值會令中國變成另一個泰國。畢竟中國的經濟實力非泰國可比,人民幣又未曾自由流通,外界既難狙擊,也難沽空,所以人民幣即使進一步貶值也不會出現像泰銖那樣跡近崩潰的跌勢,下跌一成大概已是政府容許的極限。人民幣不致像泰銖、印尼那樣大幅貶值不意味影響會輕微或很快過去。有兩點是很值得注意的,其一是中國內部因為人民幣貶值的而可能出現的走資情況,其二是其他亞洲國家可能被波及。

上一回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如此慘烈,外資大如索羅斯等狙擊固然是主因,亞太區各國企業本身力走資以避免損失同樣重要。事實上在滙價不住下跌的情況下,企業以至投資者為了保本,為了避免陪葬自然採取自保措施,盡快把手上的泰銖、印尼盾兌換成外幣。只是一旦兌換外幣成風,泰銖、印尼盾的沽壓只有更沉重,央行更難守住滙價,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滙價隨時出現跌過籠情況,並連累大量本來沒有大問題的企業或銀行倒下。中國企業過去十年來享受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好處,沒有多少以外幣對冲滙兌風險的經驗。現在人行忽然出招,有外債或要在外頭輸入原材料加工的企業即時受創,它們大有可能因此而大手把人民幣兌換成外幣以自保,令人民幣沽壓比想像中沉重,隨時殺人行一個措手不及,加劇內地經濟不穩。

 另一個危機當然是contagion effect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重要性遠比泰銖大,特別是對她的貿易伙伴及競爭對手而言,人民幣貶值對亞太區各國產生的貶值壓力非同小可。若果人民幣短期內下跌一成,其他亞洲貨幣不能不跟隨以免出口雪上加霜。這樣的貶值潮將再次加重很多亞洲企業的債務負擔,形成另一次倒閉潮,甚至再出現亞洲金融風暴那樣的綜合政經危機也有可能。此時此刻亞太區經濟正疲不能興,人民幣貶值的衝擊實在不易應付。

2015年8月14日星期五

從老樹到Uber


  近來發生的事都讓人有點不明不白,總是該盡快處理的沒有處理,該從詳計議研究再做的卻來個快刀斬亂麻,一刀了事。

  最顯見的莫過於那幾棵原來在西環般咸道的老樹,它們在那幅牆「居住」了幾十年,忽然就被路政署人員發現有「問題」,外牆的裂痕據說增加了一點。於是他們短短一、兩天內就匆匆決定把幾棵活了幾十年的老樹腰斬,剩下殘枝在牆上、半死不活。官僚們唯一諮詢過的居然不是樹木專家,而是一位姓陳的區議員,是位對樹木沒有半點認識的區議員,一眾懂樹木的學者、專家都蒙在,直到樹死木亡才知情趕到憑吊。官僚們急甚麼呢?找些臨時的修補或支撐方法減低安全威脅再決定如何處置不可以嗎?有甚麼逼切需要一下子就了結幾十年的生命!

  對老樹沒有半分憐惜,對創新事業則沒有半分包容。Uber在香港剛開始營運,口碑不錯,生意也在擴展中。使用過的乘客很滿意,一般市民也沒有投訴,只有那些坐擁不少的士牌的商人擔心牌價下跌而有怨言。可政府不知為何重出擊,找來重案組調查Uber還要放蛇拘捕司機,彷彿Uber服務跟汪洋大盜同樣威脅治安。在別的城市,即使質疑Uber也不過起訴公司打打官司而已,還沒有出動專政工具。特區政府這樣心急要趕絕Uber是為了甚麼呢?

 真正該快點做的是起訴公然在街角毆打曾健超的七名黑警,偏偏他300天都安然沒事。這是甚麼原因,為何緩急輕重如此亂來。

2015年8月12日星期三

葉劉的私密照


 Facebook大神的威力無人不曉,身邊不少朋友有甚麼奇難雜症古怪需求都會先向Facebook大神求助,想知道甚麼餐廳好食抵食同樣少不了求求「大神。大家聚會吃飯讓Facebook大神先吃已是「新常態」,只有我這等對Facebook大神不太尊敬的人才會想也不想就起筷,破壞食物的完美圖像。

  明星、政治人物見Facebook神好使好用又容易「吸」,當然用個不停,小至日常瑣事,出外旅遊食,大至有新戲新showFacebook大神稟報。想不到的是,向來英明神武,一臉嚴肅以紀律見稱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不但是Facebook 大神「善信」,還向「大神」呈獻最貼身、最深的秘密,把身體私密地方──大腸的照片向Facebook大神奉上,公諸fans。可惜,那些大腸內窺鏡照片無意中洩漏了葉劉的另一重大秘密,那就是她身份證的數字。據說過不了一小時她就匆匆把秘密照片及貼文走,教遲來fans空歡喜一場。

  好了,認真點。實在不明白葉劉或她的助理們把照片postfacebook時在想甚麼。Facebook絕不是私人傳閱的媒體,它本質上是個公海,任何放到facebook的東西都不可免公諸所有人,不可能有限制。過往已有不少紀律部隊人員因為把內部、私人活動照片(如行beat)放到網上惹上官非,上了頭條之餘還面對紀律處分。葉劉向來重視紀律,犯上這樣的低級錯誤實在太不小心。據說她的Facebook 管理員已承認錯誤及致歉,但不管是誰的主意,整件事 just look stupid。


  撇開紀律問題,大腸內窺鏡照片根本沒有甚麼好看,自己的也不想看,更不要說想看人家的。葉劉團隊居然想到把這樣的照片放上Facebook,實在太「別出心裁」了。

快樂老實人


買唱片(CD)是old fashion或老土的事,可最近還是買了不少。向來喜歡的陳奕迅新碟固然買了,老牌歌手盧冠廷的新CD也沒有錯過。兩張CD都反覆聽了,比較喜歡的是舊歌翻唱的那張盧冠大碟,有好幾首歌聽來心頭還有些抖動,禁不住跟着盧冠廷一起唱「快樂老實人....」。

  像我這樣有點歲數的人早已是盧冠廷的歌迷。當年香港樂壇百花齊放,有賣靚樣的,有賣型格的,有賣唱功的,有賣靚聲巨肺的,有賣跳舞的,有賣才華的,也有賣唱腔的。盧冠廷是賣才華及賣唱腔的。他那一首「天鳥」配上他又rawodd的唱腔真是一絕,可說只此一家,別無其他。不管喜歡不喜歡,至少一聽難忘。後來當然還有很多名由,「快樂老實人」是其一,後來成為星爺「西遊記」插曲的「一生所愛」也不能不算。

  二十多年後再唱,盧冠廷的oddraw還在,再加上remix和改了一點arrangement,聽起來跟原來的錄音有點不同,添了新意。但觸動人心的除了歌聲、音樂以外,還有當前的世道。買CD的時候正值港大委任副校長風波,看到眾達官貴人教授醫生不是言不就是插水裝儍,有的則是大話連篇輕佻浮躁。只覺這些人雖然名成利就,生活富裕,不知為了甚麼連老實話都不敢說,不住的睜眼說謊。

  聽着盧冠廷唱「快樂老實人,敢想敢當敢說每段老實話……」,再對照那些「說謊的大人」,怎能不心有所感。

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

梁家榮入港台


  聽到梁家榮(榮總)成為新任廣播處長有點意外。幾年前他在誤報江澤民死訊時表現相當惡劣,特別是在立法會解畫的時候說得不清不楚,解釋不了為何像他這樣資深的新聞工作者在處理如此重大消息時會受管理層左右,沒有找其他消息來源核實就放新聞「出街」,成為頭條。要知道榮總是亞視新聞部掌舵人,最主要的責任就是把關,確保「出街」的新聞客觀、正確、不偏不倚。只要有絲毫懷疑,他就該堅決抵制,阻止消息成為新聞。

  可在誤報江澤民死訊的事件上,只因老闆堅持消息真確及要求盡快播出而就範,沒有按專業操守嚴格把關,他作為把關人顯然是失職。現在,他成為港台的「總編輯」,替這家左右受壓的機構把關,他能不能守住底線,會不會在「老闆」(即政府)大力施壓下腳軟,棄守原則實在是個疑問。

  榮總上任後見記者時說,請大家「察其言觀其行」。這句話表面上看四平八穩,好像歡迎大家監督那樣。實質上是你有你監督,我有我照做。任的廣播處長鄧忍光任內有不少決定都讓人有質疑,公眾以至員工批評更是此起彼落,但鄧處長地位絲毫無損,做就是四年,比正常三年輪調更長。榮總的情況也差不多,只要「老闆」或政府官員特別是梁振英滿意他的表現,其他人如何「察其言觀其行」也動不了分毫。

期待他比AO處長好及能頂住政府的壓力也許有點一廂情願。

2015年8月7日星期五

新加坡印像


  因為工作緣故剛到新加坡走了一趟,還到她新的地標Bayfront吃飯兼閒逛。

  從外觀來看,Bayfront的建築群相當搶眼,特別在晚上點起燈以後,那些造型各異,圖案不一又有大量玻璃天幕的建築物顯得很現代,很有氣派,對遊客有相當吸引力。在當地工作的朋友說,要是從印尼那邊坐船到新加坡,入港的時候徐徐看見像浮在海上的漂亮建築物,大概都會禁不住讚嘆。所以Bayfront 建築費雖然不菲,還算是物有所值。

除了外觀以外,新加坡政府在設計時也花了點心思,不但用寬敝行人橋把整組建築物串連起來,讓旅客可以寫意的在Bayfront漫步,還規定位處建築物內的酒店要24小時行人通道內,好讓行人任何時候都可以享受灣岸的風景,也可以勾留至夜半。但願香港的西九文化區他日落成以後也有類似的安排,好讓美麗的港灣不會成為有錢人或強國遊客的專利,而是一般市民、年青人,長者都可以隨意享用的地方。

  若果說外觀值八、九十分,建築群的內涵卻太大路,太熟口熟面。商場內清一色是大家在金鐘、中環或新加坡烏節路看慣的「牌子」,一點創意、驚喜也沒有。賭場連商場的那幢建築一進門就看到那條俗的人工運河。還好那些「船」已休息,不然更覺得滑稽可笑。

看多了這些千頭一面的商場、賭場,更覺得台北的小巷里弄別有風味,走起來舒服愜意!

2015年8月5日星期三

被寵壞的大混蛋


  若果以為大學生衝擊港大校委會已顯示出大學最冇規冇矩的一面就錯了,因為更規矩的事陸續有來。

  若果以為衝擊圍堵一眾校委的港大學生行事過火沒分寸同樣錯了,因為比他們過火過激的大有人在,而且越是在高位坐廟堂的越不知分寸,亂說亂做。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曾經當過中大校長的那位經濟學家劉遵義。前兩天他撰寫長文,猛烈攻擊當日衝擊校委會的港大學生是暴徒,是「被寵壞的小混蛋們」,指該對他們來個小懲大誡,例如監禁一天或做100個小時社會服務,還說這對他們有好處。

向來以謙謙君子形像示人的劉遵義忽然來個「潑婦駡街」不知是要爲少艾的妻子出頭還是因為過往曾被學生衝擊來個新仇舊恨一起算。但他這番話不但反映他沒有基本的法治觀念,更顯出他可能隨時以私害公濫用權力。  

  學生圍堵教委會是否合理或過激可以討論,大學校方甚至可以祭起校規追究。但從當日的事件來看,學生並沒有逾越法律界線,所作所為仍處於言論自由的界線內。所謂有人跌倒也只是自己跌倒而已,並非學生所為。既然學生沒有觸犯法律,要以刑法設定的處分如監禁及社會服務令處分學生實在毫無根據。退一萬步講,即使學生真的涉嫌違法,也得在律政司起訴及法院審訊後才能定罪判刑,不能隨便就說為學生好把他們判監。曾為大學校長又受西方高深教育的劉遵義居然連這道理也不明白,想以形同「私刑」的方式對付學生。要是他像狼英或前警務處長曾偉雄那樣手執大大權,那不知多少學生要在為他們好的理由下被監禁、被判刑了。

  中大居然曾有過這樣一位校長真是丟人!

2015年8月4日星期二

政治高人袁國勇

  港大微生物學系的袁國勇教授實在太謙了。他以自己未受過訓練不懂政治為理由,決定辭去港大校委會委員職務。其實,他比衝擊校委會當在場的所有人不管是校長、其他校委、學生都有政治智慧,都有理有節。他才是真正的政治人才,教育界「沙皇」李國章以及「狼英」實在望塵莫及。

  學生衝擊港大校委會當天幾乎人人是輸家。青筋暴現只懂喊可恥的學生固然失分,一臉輕浮奸笑的李國章更令人討厭。向來四平八穩的梁智鴻顯得詞窮理屈,眼神閃爆,名醫盧寵茂忽然跌倒…就不多說了。只有袁國勇做了份內事,當盧寵茂「跌倒」時第一時間為他檢查,又「護送」他到醫院,這份鎮定,知所進退在你推我撞之下不容易。

  到有人批評學生行動過激,還以「文化大革命」這不倫不類的比喻攻擊他們時,袁國勇沒有人芸亦芸跟着一起駡,也沒有胡亂撐學生,只是有碗話碗的說中國歷史上的「文革」是由最高領導人發動,跟港大學生自發行動不同;他又指當年文革會將人「五花大綁」落河,會批鬥老師,今次卻完全不是那一回事。輕輕幾句話就用歷史真相駁倒抹黑學生的言論,令「文革」論難再發酵。

  選擇辭去校委職務當然非常可惜,因為這意味港大校委會正直的聲音越來越少。但對袁國勇來說,校委會已明顯變了質,成了政府、建制派控制港大的工具,留在這個組織將令自己成為幫凶,要跟眼中只有權力金錢的人同流合污。既然是這樣倒不如回到原點,專心搞學術研究好了。

  政治最講究進退有度,袁國勇教授做了漂亮的示範。他才是真懂政治呢!